法治江西网讯 10月8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一周年之际,省政府新闻办、省医改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成效。一年来,药品耗材价格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得到遏制,全省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持续下降。
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得到遏制
2017年9月9日,江西省219所县级和122所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推开综合改革,终结了持续60多年的“以药补医”历史。
与2017年相比,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启动实施新一轮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品种比原中标价平均下降23.62%。257家医疗机构参与高值医用耗材议价,与全国最低价相比,平均降幅为4.85%。
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得到遏制。推动使用基本药物,今年上半年,全省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达30%。建立重点药品监控制度,20个重点监控药品13个品规采购金额降至20名以后。今年1~8月,全省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用同比增幅分别为3.6%和6.7%。地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分别为3.25%和-0.73%,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增幅放缓。
全省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26.94%(全国平均数28.8%)。2017年度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1.48%、59.88%。对25个病种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日间手术按病种收付费,患者日间即可完成手术出院,最高达到85%的报销比例。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领域有关工作连续九年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在全国是唯一的省份。自2015年国家层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以来,江西省连续三年考核成绩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将纳入“黑名单”
我省加快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体制,对不讲诚信、虚假宣传、掺杂使假、制售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纳入“黑名单”管理,坚决从重惩处,清出市场,终生禁业,并向社会公示。
加快推进全省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使用国家药品编码,2018年年底前,在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相关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开展基本药物全品种的抽检和全流程的检查,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建设省级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和储备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加快形成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按病种付费改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到2020年逐步覆盖到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服务。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聚焦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及参保人员为主要检查对象,加强医疗保障反欺诈工作力度。做好抗癌药招采后与医保报销的衔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专业药店“双通道”政策,患者可按国家谈判后的医保支付价到药房购买抗癌药,仅须支付自付费用,剩余报销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店定期结算。
记者方维芳
地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联系电话:0791-86847386
备案号:赣ICP备15001586号 技术支持:中国江西网
法治江西网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新法制报社